這個團體,可謂葡萄牙的國寶,其音樂可以說是天籟,個人相當喜歡,網路有介紹摟,一樣不廢話~
Madredeus(聖母合唱團)是一個葡萄牙樂團,創立於1985年(一說成立於1986年,又一說1987年組團),1988年開始巡迴演唱至今,樂團已走遍世界各地,帶著無數的回憶和情感,成為葡萄牙的第一個國際音樂大使。全球演唱會的賣座情形以及世界多國超過300萬張的唱片銷售量,證明著這個樂團的成功。
MADREDEUS樂團並不是傳統Fado的演唱團,關於葡萄牙音樂後面另做介紹。Madredeus的音樂結合了Fado和現代民謠音樂,算是新派Fado。Madredeus的作品通常由兩位元吉他手Pedro Ayres Magalhaes與Rodrigo Leao的二重奏推動樂曲的發展,但靈魂人物則是女主唱Teresa Salgueiro。Teresa有著天使般的嗓音,歌喉純真柔美,不是一般Fado歌手的剛猛滄桑,尤其能表達Fado幽怨感性的特質。Madredeus的作曲和編曲也相當輕盈流暢,既有傳統音樂的基礎,亦加入現代元素,配合極具詩意的歌詞,因此很容易被大眾接受,聽者不期然會愛上葡萄牙優美音樂文化。
樂隊最初成員是Pedro Ayres Magalhães(古典吉他)、Rodrigo Leão(鍵盤合成器)、Francisco Ribeiro(大提琴)和Teresa Salgueiro(人聲)。Magalhães和Leão最早于1985年創立了樂隊,Ribeiro於1986年加入,後來他們一直在尋找一位女歌手,直到他們在里斯本一家夜總會裏發現了Teresa Salgueiro。Teresa喜歡他們的音樂並同意加入,於是1987年Madredeus錄製了他們首張專輯《Os Dias Da Madredeus 》(聖母的歲月)。首張專輯是在他們的排練場地——里斯本一個廢棄的修道院錄製的。錄製過程非常緊張,因為在他們頭頂上正好有電車通過,每隔5分鐘就會發出巨大的響聲。為了紀念這種在表演期間無法避免的聲響,他們就使用這條電車路線最近的站名Madre de Deus(聖母)作為樂隊名稱,簡寫為Madredeus。
1993年,Pedro Ayres Magalhães短暫離開了樂隊,樂隊演出期間由José Peixoto(古典吉他)頂替。Magalhães不久重新回來,樂隊也變成有兩位吉他手的六人組合。1994年Rodrigo Leão離開樂隊開始單飛,他的位置由Carlos Maria Trindade(鍵盤合成器)代替。1997年樂隊發行專輯<O Paraiso>後,由於Madredues的風格開始放棄Fado根源,Francisco Ribeiro和Gabriel Gomes離開了樂隊。此時Fernando Júdice(原音低音吉他)受邀加入樂,重又成為一個五人組合隊,形成了目前的樂隊組成。
聖母合唱團成立初期陸續發表了一些專輯並且在葡萄牙變得非常流行,但在國外還不太出名。直到1994年出現了轉機,德國導演Wim Wenders找來Madredeus為他的電影《Lisbon Story 》(里斯本故事)擔任配樂。其實開拍電影前,Wim並不十分熟悉Madredeus,樂隊卻出奇地創作了好幾首令Wim十分滿意的音樂,因此Wim根據這些音樂描繪的里斯本印象編寫了劇本。這種可算是破格的做法,將音樂與電影故事融合得天衣無縫,也因為這部影片的原聲配樂給這支樂隊帶來了國際聲望。在這張專輯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濃郁的弗拉門戈曲風,葡萄牙女歌手Teresa Salgueiro擔任樂團的主音,她深情款款的演唱美的令人心悸,在那樣黯然的淺吟裏,歌中的迷離氣質似乎觸手可及,悲傷就那樣安安靜靜的撲面而來。原來,悲傷也是可以不用流淚的。清脆的弗拉門戈吉它、明快的手風琴、提琴和口琴、略帶委婉悲傷的女聲相互交織,濃濃的歐洲風情撲面而來,在我們眼前繪製出了一片美麗浩瀚的大西洋。
葡萄牙音樂 & Fado
擁有伊比利半島六分之一的葡萄牙座落於半島西側,唯一的鄰國為西班牙,西、南兩邊面對遼闊的大西洋。整個內陸由塔霍河(Rio Tagus)貫穿,灌溉葡國國土,沿著河流兩旁,可以看到葡萄園及橄欖樹林。約千萬的人口,就彙集在這塊土地上。葡萄牙的天氣,因大西洋海風的關係,四季的氣候都算十分宜人。
14、15世紀時,葡萄牙是世上最強盛國家之一,殖民統治從美洲橫跨至亞洲,澳門也曾淪為其殖民地之一。雖然它早已是一個衰落的帝國,但葡萄牙人的驕傲與自尊心並未隨之減少。葡萄牙也正在積極地找回歷史的榮耀與傳統,並且努力地保存其歷史遺跡。
葡萄牙人獨特的音樂特性,充滿了哀傷、懷舊和思念之情,也許跟該國的民族性格有些許關係。葡萄牙音樂最出名的就是Fado,原先只是在民間流傳,經過很多藝術家們的努力,今天Fado已經以它豐富的藝術內涵和哀傷優美的旋律征服了全世界。
Fado可以說是葡萄牙的國寶,又稱為悲歌,實際上它是由歌曲和器樂兩部分組成的,歌聲充滿悲切、哀怨之情。高音的葡萄牙吉他和中音的西班牙吉他在一起合奏,創造出獨特的抒情氣氛,使人感受到一種甜蜜的憂傷,這可能就是法多的魅力所在。
關於Fado的起源有各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它起源於葡萄牙當年的殖民地巴西黑人的蘭杜(Landu)舞蹈,一種認為它起源於葡萄牙的民間敍事歌曲,另一種認為它起源於葡萄牙海員唱的歌曲。看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Fado可能是由多種文化因素混合而形成的。
在葡萄牙,許多人上餐廳不為了吃菜,為了聽Fado。不必懂歌詞也可以猜到歌聲裏激烈昂揚的感情。這是一種用極壓抑的力量發現出來的歌聲,最放得開的時候也最悲涼。在過去,出海的水手裏也許還有游唱詩人的時代,在旅途中想唱出遠離家鄉和愛人的苦悶。回到故土,敍述冒險的經歷和刺激。從中世紀傳唱到今天,唱得不外是生,是死,是生死相戀。
Fado,女歌手居多。真正唱得出滄桑味道的並不多。通常只是幾把吉他或是魯特琴伴奏,近乎清唱。聲音不能太純淨優雅,最好有些沙啞,要能聽得出歲月,聽得出生命的各種刻痕。閉著眼睛,進入一種遠年的懷想,一種全然忘我的境界,這才能開口。這一開口,就是數十年的歲月滔滔,唯有這般石破天驚的氣勢,方能唱得叫人動容。
Fado是葡萄牙特有的民族音樂形式,可視為葡萄牙的“藍調歌曲”。Fado之意和英語的Fate(命運) 相同,因此歌詞充滿了悲劇性的宿命觀,曲調也偏向哀怨傷感的氛圍。其基本表現形式與Flamenco類似,是人聲與吉他等原音樂器伴奏的敍事風格演唱,但Fado比西班牙音樂的旋律更豐富優美,情感流露雖然相對內斂含蓄,卻仍不失對生命的熱情回應。十九世紀Fado開始在都會區餐館中逐漸茁壯,但較不強調舞蹈部份。近代Fado受了流行音樂的影響,在樂器編制上加入小提琴、大提琴、手風琴、鋼琴甚至絃樂四重奏的音色,情感訴求也有顯著的改變。隨著殖民者的炮艦和運奴船傳遍了非洲及南美,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各種非洲及南美民間歌謠。
Fado彈奏的吉他(Guitarra)不同於一般六根弦的吉他,而是六組雙弦(12弦)的規格,因而會產生“鏗鏘感”的回音效果,但音色和指法卻又與Flamenco大異其趣。堪稱為Fado之後的Amalia Rodrigues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Fado歌手,最近幾年則以Dulce Pontes、Misia兩位當紅女歌手陸續有作品引進國內。但最為人熟知的Fado詮釋者,當屬以電影《Lisbon Story 》(里斯本故事)而聲名大噪的Madredeus(聖母合唱團)了。
留言列表